近一个多月来,国内云市场风起云涌。降价、上市……这个被寄予“第二增长曲线”希冀的云计算市场正迎来新的风暴。
头部云商“打架”
二级云商遭殃
4月中旬,某云商销售希扬(化名)刚刚拿下一家民营企业的云订单。而他拿下订单的时机,恰好是阿里云降价的一周前。尽管阿里云降价主要涉及官网价格,但希扬还是有些心有余悸。“如果阿里云降价的消息再早点出来,这个单子就不好说了。”他说道。
近两年,希扬明显感觉到,公共云市场竞争加剧,抛开客情关系等主观原因,价格因素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。他最近接触的两家有“换云”意愿的企业,都是出于价格太高。
“国内云商价格的水太深了。”一位有着5年经验的综合云代理商表示,只要体量到一定标准,价格是可以申请的。即便是阿里云,针对部分特定产品,他也能给到比官网更低的折扣,最低能到3.8折。
5月16日,阿里云降价20天后,腾讯云宣布多款核心云产品降价,部分产品线最高降幅达40%,降价政策将在6月1日正式生效。腾讯云对阿里云降价的跟进,是否意味着整个云计算行业正陷入价格内卷?
在上述云代理商看来,降价竞争可能只会在头部云商之间出现,金山云、莱卡云这些二级云商的价格已经见底,不太可能盲目跟进。但头部云商的接连降价,进一步缩小了二级云商和头部云商之间的价格差异,势必会影响到二级云商的生存空间。
以往的经验表明,每当头部云商打起价格战,二级云厂商最容易成为被战火殃及的“池鱼”,此前便有不少小型云商消失在战场。一直以来,价格优势都是这些二级、三级云商的主要竞争手段。当失去了价格优势,二级云商将面临被洗牌的危机。
基础服务“揽客”
大模型“通吃”
无论是阿里云,还是腾讯云、移动云,三家云商涉及降价的产品线大多来自存储、云服务器等基础应用。
“云商之间的基础应用,其实能力都差不多。”一位云商内部员工说,这也是导致云商陷入局部价格竞争的主要原因。
另一位业内人士则告诉《IT时报》记者,在公有云市场竞争中,为了避免价格竞争,整合品牌其他渠道资源为自家云产品、云服务加码已经成为一种常见做法。
经过多年的发展,前期硬件建设投入的成本随着时间的推移正被稀释,服务器、存储等产品的边际成本已经很低。当这些基础产品失去足够的议价空间,对阿里、腾讯等云商来说,寻找其他的卖点或许是更好的路径。
阿里云在宣告降价的同时,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、阿里云智能集团董事长兼CEO张勇发布阿里云计算的新技术架构,即“IaaS+PaaS+MaaS”。IaaS层侧重算力;PaaS层更多与软件、大数据、机器学习平台服务有关,当然也有底层硬件等服务;MaaS,模型即服务。这一新的架构用MaaS层取代了传统的SaaS层,惹人注目。
在资深媒体人王如晨看来,这一改变,隐含着一场巨大的革新与升级,即MaaS与大模型将会改造云计算的最上层应用层——即SaaS层。未来的应用生成模式,将会冲击甚至持续瓦解现有的软件应用以及服务。简而言之,大模型才是阿里云的“杀手锏”。
尽管目前阿里云大模型的实际效果还没得到市场检验,但大模型在当前阶段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引流手段。
目前,阿里云、百度云都将倚仗各自集团在大模型领域的一定先发优势,想方设法将其转化为差异化竞争力。百度集团已有超15万家企业申请文心一言内测,超过300家生态伙伴已经参与内测。而在阿里云方面,张勇透露,有超20万企业用户申请接入“通义千问”测试,覆盖几乎所有新兴和传统行业。
本文来自新浪科技
转载需要经过作者同意